近期,很多读友询问:具体应怎样深度阅读。今天很高兴读友们已认识到深度阅读对拟好文稿的基础性作用。要想做好深度阅读,第一步就是耐烦!舍得花时间!能够安安静静坐下来,把手机搁置一边,耐心去读!今天,我就围绕如何“读”及“读”后成果运用,再同大家作次分享。 4 U& f% l% X- ?2 Q
' l, ~& w. I# L) [8 I6 y! u 7 {$ f/ p+ v5 G! g
! \. Z8 ^( A) E3 Z% m7 |" M- K$ A; T 读
7 B: ]$ q: @9 a; F) i6 m1 _ I* ~0 }4 q' P; t) f2 x$ e. H; x2 L1 h6 n( Q3 D
——静心深阅读,广泛储备素材
: \4 x# i4 L$ b+ w# O: G8 ~# O9 ^+ S, f
9 }1 \, U$ R7 i
( c6 m( d& a* l- o 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,各种公众号、头条号会推介很多关于公文写作的干货。你会轻松看到N条亮点标题、N个精彩排比、N个语句等等的干货。这些资源好不好呢?总体上看是不错的。但我相信,大多数读者点开链接,至多看了10条、20条后,内心感觉相当不错,就收藏后关掉了,想等用的时候再看也不迟。之后,又陆续收藏了二三十个链接。当来任务的时候,依然眉毛胡子一把抓,依然难以取舍,感觉收藏的素材哪个都能用,哪个又都不能用。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? 0 l: H+ K+ }: |: ?& S! _
& W1 d1 p4 R' U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,结合自己工作的特点,想想自己需要哪方面的材料。如果你在综合部门,不用担心具体业务,你可能重点要在务虚材料行下功夫。当写领导讲话的时候,可能经常会写如何加强领导,如何落实责任,如何强化监督,如何调查研究等等。那你就按照这几块整理就好了。平时看人民日报等报刊、看各级领导讲话、看其他好材料时,发现好词语好标题好内容时,都按照那几块整理出来,用笔记,敲键盘,都没问题。关键是得记下来!在看到公众号、头条号推介的标题、排比、语句集锦时,如果实在太忙,先收藏起来没啥问题。但有时间的时候,一定要花时间通读一遍,并分类整理到自己的体系内,以备后用。按照这种思路,你整理的类别,会越来越齐全,越来越合理;你整理的素材,会越来越鲜活,越来越有亮点。当你写再材料时,对素材的驾驭能力会越来越强。各种素材,你会信手拈来;各种任务,你会应对自如。 6 m/ l3 y& y8 M5 L7 O" q
4 B8 ?( m" U a
6 M, [2 B1 f, A6 z
3 C5 n. N3 G/ H0 { 一、应泛读什么? % }7 }: W2 z+ ?6 I
, P& T1 n; |; L7 s J- g l; X0 ^* P
关于应泛读什么,愚拙在实践中坚持的原则是:立足根本、实用为先。所谓根本,即长远规划所需。所谓实用,即胜任本职所需。平常该看什么,从长远根本上讲,取决于对自己的预定位。从实用角度上讲,取决于具体工作的需求。具体该阅读什么,就需要夜深人静的时候,问一下自己,将来自己想干啥?现在干好工作,最需要提高啥?自己最应看到的内容,一般可从哪些媒体获取?
9 M4 b t" ^3 |- d' ^% L) f" y
& n* j3 e. E k4 u2 h) z0 p3 p 具体而言,从实用为先的角度,以愚拙为例,泛读的范围大致应包括: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事渉工作的重要文件、领导讲话、会议精神、批示指示;部委及各省、各级部门的文件、讲话、简报等资料;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当地日报等重要媒体的有关文章和报道;理论界有关专著读物;可供借鉴的其他部门相关资料。从根本提升的角度,涉及业务的要天南海北读,涉及方法的要结合实际读,涉及思维的要如饥似渴读,关注有无事渉职能事宜,有无好思想、好文章、好段落、好词句。
$ ?6 y0 t7 v- F2 I
3 |& D0 a( B$ z& V' ^
$ i% \$ ?( w8 ]0 [2 @# l, u, h$ ^) z
二、如何具体泛读? : r: T. ]- S) X. S0 B
% P/ U* }7 Z1 T 迅速扫描式浏览,迅速看标题、看段首、看内容,初步判断是否在谋篇布局、段落结构、语句语素值得精读。以《人民日报》为例,愚拙每天泛读的时间约10分钟,头版、评论版和理论版约7分钟(摘选1到3篇精读,精读时间不计入内),其他版约3分钟,及时了解中央的最新精神,学习评论中的精彩立意、词句,有效增强自身理论素养。 7 l5 O! D" L2 [ F6 [ G# ]; X$ k" K
% u# ^# n) @- a; s6 w* z+ ^) ^0 r
. A& {( i9 s4 {4 E9 T
' z. I; b- f6 ^ 三、如何有效进行精读?
8 K8 D- |& K) F2 b( z, b( Q8 d1 e6 O9 s4 {8 X. u2 j8 M
精读的程度取决于具体需要。需要在哪方面提高,就应该在哪方面精读。对于纳入精读的长文,愚拙通常会打印出来,摆在案头,常读常思常查,反复读、划线读、批注读,读对推进业务工作有利的,读对提升思维有益的,读对写材料有用的,比如十九大报告、各省党代会报告;对于纳入精读的短文,用WORD存起来,对亮点标注,并抄写在词句集锦中。一般而言,愚拙精读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谋篇布局、段落结构、业务知识、语句语素。
3 y9 w2 t0 T1 I5 E" u
- O# A- j! ]- Z" v O- o2 p3 f% k; |/ `" S, O: q
4 `2 O8 p9 m! K. W( o! W( ? 四、为什么总感觉词穷? ( Z) @/ b7 y( s# E0 S! A: J
$ i" g& e3 H2 O+ O7 W; z& E
" B6 I+ G+ |) L" N; o
/ y+ _) @) `4 R- [% u! ?' j; U 三、按方法分类 : @0 c) P3 _( G1 n
% V- m( h5 M: q; y 愚拙一直尝试按照工作开展的逻辑进行词、句的具体分类。比如,四字词语从分类上,已基本涵盖到各类材料的共性方法论,目前共分42类:
: j5 _2 v! `+ ^- B3 @! o) o/ {" \7 A: u6 g9 [5 O. p8 @
成果、领导、形势、调研、群众、谋划、落实、措施、状态、奋斗、担当、推进、组织、责任、重点、问题、难点、精准、学习、效率、信念、廉洁、治党、督查、巡察、综治、市场、理念、军队、做人、评价、表态、地位、天气、改革、创新、信访、团结、宣传、宣讲、制度。 [/hide] , W( E& w) _ ]$ N
) c, y* t/ ^% U) f& \& t5 d1 h2 ]$ U 再比如,语句方面,目前共分40类:
. o% k9 ]3 f; W% M7 v. b1 Y6 }" c
: I. T& V7 `5 r: }, B+ w 1.理念,2.思想,3.战略,4.规划,5.大局,6.谋划,7.领导,8.调研,9.部署,10.落实,11.实干,12.状态,13.担当,14.责任,15.创新,16.试点,17.问题导向,18.难点,19.重点,20.学习,21.改革,22.督查,23.检查,24.制度,25.法治,26.资金,27.团结,28.民生,29.信访,30.人才,31.安全生产,32.宣传,33.宣讲,34.军队,35.扶贫,36.典型,37.办公,38.评价,39.成果,40.机构改革
3 I( C: ]: ?- ^+ N1 I, F. s' }3 d! s0 W
以愚拙实践而言,持续将每日精读中发现的好东西补充完善进来,定期进行消化吸收、二次排序,对于增进干事创业的方法、增加科学务虚的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和提升。能否不断优化完善素材库,每天不断补进新东西、好东西,也成了检验泛读精读质量的标志。高质量的精读,就是要每天发现好思想好方法好词句,并及时记录下来,添加到自己建构的体系中。这里要强调的是,学习也是有过程的,刚开始愚拙更多关注好词好句,追求形式上的美,到后来更注重好思想好方法,追求内容上的美。事实上,当能够驾驭内容时,形式上也不会太差。 4 } c0 X2 W7 T: p3 {7 Q
* S7 M I+ ] q2 i
6 y/ t- W/ n! P/ T) l- u. \1 I6 b. D
四、按功能分类 2 j( F$ r3 c' D/ o
( k& V/ p8 f, X9 g9 d- e( I2 G! b* Y4 o 各类材料中,愚拙感觉,最难写的就是领导讲话,领导讲话中复杂度最高、工作量最大、动脑密集度最大的就是工作报告了。基于此,愚拙将大量的精读时间聚焦到了十九大报告、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、各省党代会报告、各省政府工作报告、部分县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了,并尝试按功能套件进行分类整理有关干货,目前,主要分了十类: ) f- } K8 }$ j# K% r/ L3 K
) ^/ t" O, ]) D+ k3 I6 ?! _
一是主题,二是一级标题,三是成果标题,四是经验体会,五是存在问题,六是总体要求,七是主要预期目标,八是措施类小标题,九是每部分开头导语,十是末尾 + i9 G/ r0 Y4 ? V
) D' M' r$ A& l* |: C4 h1 B 以愚拙体会,精读报告是公文写作的一条捷径,横向比学亮点、纵向比学思路,学多了,长见识、开眼界、强素质、学业务。这十个部分,愚拙都作了横向的对比摘录。很多时候,愚拙一直在模拟思考,如果让我牵头负责这个材料,从领会领导意图到调度调研、归纳梳理、初步成文、征求意见、最终成稿,如何一步步推进。 4 d( ~3 O/ v9 K+ Q" h! J5 E% l
6 E# i' b/ R4 Z' q : X, y" B# A @% p* Q$ ]
5 B" u, _/ ^7 |5 y 作者:愚拙小儿,来源:公文选萃
$ O3 o w1 k$ t. r
z, L4 m9 @' x$ D0 P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