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搞好调研写作,我的体会是要做到“五个两”:( J2 K l! y" x) ], ~8 d
: x* C8 u. Q# ^一要做到“两有”——有爱,有心8 g P. E; E( Y; K
9 B' G0 A( U1 J: C/ q- r( w搞调研要“有爱”。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。我们写调研文章,如果只是作为一项任务,作为一种负担,久而久之,就会感到厌烦。但是,如果我们将调研变成一种爱好,当作自己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付出自己的爱心,效果就会大不一样。看到自己的调研文章被领导认可,被报刊发表,被同事传看,那种喜悦感、成就感和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。; m" ]( ]( |; E* j3 u5 ~
# Y) A5 p6 b0 C" [; `/ q1 d- Q
基层的有些同志反映调研难搞,主要的思想误区是:不顾工作岗位相对单一、能力相对较低的不足,一味追求大手笔、综合性,强调深度的理论研究,致使心有余而力不足,有题材不想写,有兴趣不敢写,有时间不愿写,失去了进取的动力,只能望调研兴叹,提调研胆寒。我的看法是:一要自主选题,写自己想写的东西,享受调研乐趣;二要写自己会写的东西,不需高、大、深、全,只求有感而发,提高调研兴趣;三要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,激发调研热情。
, y9 }1 Z3 y" h# r2 G
# B7 T5 M. A3 Y) z1 w5 B4 k搞调研还要“有心”。“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”,写调研文章也是如此。其实工作中处处都有素材,人人可找线索。特别是和业务部门的同志多交流、多沟通,就会获取很多有价值的调研线索、工作动态和政策信息。还要注意勤于积累。积累是研究问题的基础。当收集的资料积累到一定数量后,要将其分门别类,做好标识,妥善保存。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。我们在确定题目开始调研之时,通过研究现存材料,可以迅速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,还可以使思维受到启发,这样就有可能较快地拿出初步的调研方案,有利于快捷高效地完成调研任务。, V0 ^# O/ [. }. t
1 `# i0 \8 B0 g
& L. P3 l3 I% X" s* k' M7 J0 ]二要注意“两找”——找题材,找观点
) X1 M f5 O5 n P
/ Z" ?9 I" ^7 m2 I要会找“题材”。主要抓四点:一是抓重点,二是抓热点,三是抓难点,四是抓特点。值得一提的是,对于抓特点,一些地域性强、特色鲜明的题材,能够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,因此抓住这些问题展开深入调研,常常会因为选题独到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。我总结,收集调研题材有“10字”法,即政策堆里“筛”题材,文件堆里“挖”题材,领导口中“理”题材,联系上级“摸”题材,参与活动“追”题材,深入基层“捞”题材,掌握规律“抓”题材,情况反馈“提”题材,跟踪问题“找”题材,沟通外界“求”题材。
a( }/ K, G7 G8 v; n
7 s4 A$ n+ b: F要会找“观点”。所谓“会当凌绝项,一览众山小”。登高才能望远。我们应该站在政治的高度观察问题、站在领导的高度发现问题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、站在理论的高度分析问题、站在发展的高度研究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。要注意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上找观点,从自己感受最深的问题上找观点,在不同意见的争论中找观点,在他人没有研究过或没有深入研究过的问题中找观点。还要勤于到基层一线调查找观点,肯于向领导、同事、同行求教找观点。
- Y2 j5 G7 f2 z% X7 r 6 Y( Y2 X. o$ y" b
0 e' l) M+ ^' o三要学会“两借”——借人,借物
6 L0 J, m9 ^! Q1 B% N
% {2 \ B( k) n* f5 l: _& r' v0 A“借人”,实际上是借力,主要是指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,我们搞调研的同志平时要多请示、多汇报。请领导帮忙出题目、交任务、给支持、创条件。“借人”,还有一点就是不要怕领导改稿子或同事提意见,多改才能出精品。可以说,对文字的东西,看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,改一次就有一次的提高。改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、提高的过程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。搞好调研工作,文字只是起步的基础,思想才是腾飞的羽翼。思想从何而来?思想从不同观念的砥砺中来,从集体智慧的碰撞中来。古人说:“水尝无华,相荡而成涟漪;石本无火,相击而生灵光”。广泛了解他人的思想成果,努力提炼出自己的独到见解,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,很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。9 x. h% l0 a& g6 ?! G' J( l
# F1 m( q# U& s; [$ V4 p) ~jeffrey113,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
' ?& p7 _2 O: u% i- Q
+ Z+ W8 I4 }) l8 |: d
# h8 _8 k3 ?4 p$ G五要提高“两率”——载体转化率,成果贡献率
/ j5 {+ @* I1 b/ r % x: h/ t: }! ]! o3 @6 v' _+ V
要提高调研“载体转化率”。使文章的体裁尽可能多样化,让调研成果在不同载体形式之间相互转化,提高调研写作成果的利用率。调研与信息、宣传并不是对立和割裂的,而是统一和互动的。调研文章可以归纳成有用的信息,海量的信息之中也可以提炼出有价值的调研线索。同理,一些调研文章经过转换体例,可以改写成消息、通讯。这样通过一文多体、一事多写,能够大大提高我们调研成果的有效利用率。7 n& @+ T" m8 T2 l4 M
8 X, D: T) N6 C" y D要提高调研成果的“ 贡献率”。好的调研成果还得有效转化,要做到“3个结合”。一是要与形成规范性文件、制订政策措施相结合;二是要与出主意、当参谋相结合;三是要与加强宣传、推广经验相结合。调研成果转化有时还有必要搞“连续剧”,注意做好调查课题的深度研究,使原有成果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升华。调研成果到底有多大价值,我认为可以提出一个“调研成果贡献率”的概念,就是要量化计算调研成果被领导决策采用了多少,有多少转化成了工作思路、政策法规或制度办法,在报刊上发表成果的档次有多高、影响有多大。调研写作人员每过一段时间就应该盘点一下自己的成果,看究竟做了多少事,对促进工作发挥了多大作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