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气呵成是形容文章结构紧凑,语气连贯,无有断续。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,迅速不间断地完成。
5 V( C& p& {4 K1 J o& q, f
) \; t/ C' \' F! h0 ] 我们写文章,也应该一鼓作气,势如破竹,一气呵成。反而,磨磨蹭蹭、一波三折、老牛破车,就很难写出顺畅的文章来。4 H- s% s- ?) Y4 c3 A
我写文章的体会是,酝酿思路,趁热打铁,先把文章写完再说,不要一上来就精雕细刻,等写完后再回过头来认真修改。这就像装修房子一样,有了毛坯房子才好装修。
( l# U2 O2 G/ ~; f5 C
' `7 G, W4 r3 t+ k H7 v( y 我写材料一般经过“五部曲”:一是看资料,多找些有关的资料,草草翻阅,力求从中发现些什么;二是找灵感,从材料的翻阅中,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中,根据文章的需要,酝酿和寻找自己的灵感;三是理思路,确立文章的立意,寻找文章的纹理和来龙去脉,在思想上形成路数;四是搭框架,把文章的结构形成文字性的提纲,并仔细加以推敲;五是动手写,开始往框架里装文字。“五部曲”紧紧相扣,连续做完,有时上万字的材料,一天一夜可以出来。出来了回头再改,累了就去睡觉。这样,有人说我“干活”太急、太快。但我觉得,一气呵成的文章,才能增强其连贯性。! q1 b3 `0 M. L2 M1 ]% e
' d! C( w9 ]8 @' r" ]" q7 k 我建议“笔杆子”们,也养成一气呵成的习惯。 但话又说回来,不管谁写文章,都想一意贯穿,一气呵成,一篇之中句句皆律,一句之中字字皆律,但事实上这种现象很少见。就连文字巨匠,也是在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。贾岛和韩语,可谓文学大家,非常注重锻字炼句,所以留下了“推敲”的佳话。9 n& h4 D- s& L# u2 {$ d
# H4 w0 ^) Z5 y! G7 Y 修改文章的过程,是自我诊断的过程,是锦上添花的过程,是不断提升自己写作水平的过程。所以,文章草成后,关键是静下来修改。你如果钻进去,就会发现像《文心雕龙》所说的“方其搦翰,气倍辞前,暨乎篇成,半折心始”,有时修改文章比写文章还难。我业余时间喜欢写点诗词,我修改自己的作品时,对此有深触的感觉。我曾写过《修改诗稿有感》一诗:“千推万敲修旧篇,苦思每每夜阑珊。遣词总感水准低,创意终觉功力单。超越他人为奋争,突破自己是熬煎。信手拈来多成句,写诗容易改诗难”。当然,也有大家一气呵成、一字不易的现象,但为鲜见。* P3 n4 `' f- U4 h6 S: N
0 }7 v- w' `: \+ ^ 修改文章是经常的事,特别是起草重要报告,。0 M$ h% D4 R8 {* T" O& L
5 _# c/ q& }9 v. U5 Q) w/ p Z, S
改文章有大改、中改、小改之分。大改指思路的改变,框架的改变,有时需要重写;中改是指思路、框架的部分调整修改;小改是指框架不动,只是词句的修改与斟酌。1 i5 A/ p& f5 j. _( k* K: \
: y4 l. O7 @% B e; K- I 文章不管怎么改,目的只有一个:使文章越改越好。所以,我们要正确对待改文章,要沉下心来改,耐着性子改,不怕熬煎改,特别是要突破自己,产生飞跃,使我们的文章质量越来越高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