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 G8 Z U- b0 G二、通俗与庄重相统一的原则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:“凡是看不懂的文件,一律不准拿出来,拿出来也要顶回去。写文件要通俗,要有目的性,观点要明朗,讲话要看对象。”公文语言的总体风格是准确、庄重,但不同的文种在语言上又有不同的要求,特别是只有追求公文语言的通俗易懂,保持公文一种朴素、淡远的美,才能充分发挥每种公文的职能作用,才能使干部群众领会其精神,进而化为自觉的实践。通俗易懂是公文语言的本色,在撰写公文时一定要注意三点:一是要力求接近口语。古代统治阶级在上升时期,大政治家的文章和重要文告也往往如此。汉高祖那篇《入关告谕》,被明代文章家唐顺之称为“不独四百年帝业所基,实一代文章之祖”,就像口语乡谈。所谓约法三章:“杀人者死,伤人及盗抵罪”,还有“凡吾所以来,为父老除害,非有所侵害,无恐”,非常平易自然。二是要善于运用既有寓意又很形象的语言。当然这和文学作品的形象性、生动描写是不同的。如毛泽东同志用“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”,形象地说明中国人民由被压迫者变成国家的主人,从此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运用这样的语言要有新意,切忌变成四六套话.三是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冷僻词。这是从受文者能否准确理解公文的角度去考虑的。公文写作是用文字联系工作、反映情况、解决问题的,它的语言应用重在实用,为了便于读者理解,准确地掌握分寸,应少用冷僻的词。比如:“龌龊”、“怯懦”、“修葺”、“彷徨”等词就不如“肮脏”、“胆小”、“维修”、“犹豫”等词好懂。3 y& x" [4 i }* w1 u/ u; 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