错误1:答题声音太小,没有感染力
: S) F0 _* i8 u! X* z6 i 很多考生很容易犯这个错误,原因是心里没底,对考场比较陌生、胆怯、紧张,或者平时表达练习不够。 . d, I) d* o" v# ~$ l2 F& o
解决办法:每天大声朗读一段文章,时间大概为20―30分钟,不但锻炼胆量,还可以锻炼声音的力度,而且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。声音应该多大才比较合适呢,面试时,考生离考官的距离大致为4.8米,所以平时练习的时候,声音的大小应该让6―8米内的人都能听清楚,但又让人感觉你说的很平静。 * e, t) _' S& w0 _0 n( h: j2 J
. @. J }( b+ u4 L- `
错误2:答题虎头蛇尾,层次条理不清 * n5 g+ |1 S; R7 b- O
犯这种错误的考生也不在少数,主要表现为:在答题时说了“第一”后却没有了“第二”、“第三”,直接就到了“总之”,有的考生在总结完后又来个“然而”,这样不把考官绕晕才怪。有的不说“第一”,而是说“第一个”,还有把“第三题”说成“第三点”,要不就是反复说了两遍“第一”或者“第二”,反正什么状况都有。
6 W3 ~; Q& d) Q" c& P, o 解决办法:发生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考生没有熟练掌握思路,思考时间利用的效率不高,所以应该熟练掌握答题思路,思考时在草稿纸列好答题要点提纲,分好层次,开头的铺垫不必分点,答案的主题内容才分“第一”、“第二”、“第三”,或者“首先”、“其次”、“再次”,最后小结。每题答完后要说:第几题回答完毕。还有回答的题目序号一定要说清楚:“考生思考完毕,现在开始回答第一题”;“第一题回答完毕,接下来回答第二题”。这些方法和技巧加以练习很快就能掌握。
; h- I' y+ M$ Z % {9 v* g& E% P; z5 D8 |7 ^
错误3:擅自更改题目的名词。
% U$ X* [6 o$ k' a/ A% T( {/ A 比如有的考生把题目中的“产品安全问题”改为“食品安全问题”,“互联网发达”说成“互联网非常发达”。 ! t" p' T, c0 K" W0 ?! `" T9 h
解决办法:题目要看清楚,审题要认真,类似的关键词要写在草稿纸上,答题时,关键词一定要原文引用,不可擅自更改。 4 k( ^ o0 ^; ^2 z
8 W, W& ^; _3 t' `* F5 ^
错误4:和考官没有适当的眼神交流
# t8 `, M$ r9 N! \# @# I$ T. ~# J 有一部分考生因为胆小、羞涩或者紧张的原因,答题时不看考官,从头到尾都是低着头在答题,考官会觉得这样的人很小气,即使答得再好,考官也不会给你高分的。 ; C& h- }$ v5 n3 z
解决办法:在合适的时间必须适当和考官眼神交流。一是在主考官宣读考场纪律时,可以边听边环顾一下各位考官,记住,这个时候一定要略带善意的微笑,试想一下,假如你是考官,考生面无表情地看着你,你会有什么想法?二是在答题时,边看草稿的提纲边抬头看考官,不时有眼神交流,这样最好。眼神应该怎么交流比较好呢?结合礼仪学和现场情况,眼神的落点主要有两个地方,一是主考官的两眼之间与鼻梁的三角区域,二是主考官与旁听考官间隔的中间,视线可以在这两个地方间断转移。
! y9 ]6 b, u' `! A1 P3 y4 F9 ]
~5 V( \2 W3 L" K' {& Z 错误5:包乱放 & M F6 N; ^7 N6 s0 A: `* n
有的考生为了放包的问题,折腾了半天,放地上,担心地板不干净;放椅子上,坐不下;放在桌上,那是包答题还是你答题,有些地方比较规范,已经禁止带包入场,或者有专门的地方放包。
* O% S4 B: _/ J5 J+ m5 I% Q! X- o7 @* F9 g. }
解决办法:在候考室,问工作人员哪里可以寄存或者干脆不带。
+ s: e2 p+ q& F; m% Z0 M& I
- e8 F2 ^$ l3 ]" U5 x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