秘书工作者是领导的“外脑”和“智囊”。有人根据出谋划策能力的高低,把机关干部划分为四种类型:第一种,能先领导一步思维,并能提出高领导一筹的见解,还能在领导决策的过程中,提出新的有价值的修正意见;第二种,能与领导同步思维,多数意见能被领导采纳,并能及时反馈决策执行情况,提出新的意见;第三种,落后于领导思维,意见和建议也很少被领导采纳,但对领导的决策能正确理解执行;第四种,既落后于领导思维,又提不出有价值的见解,对领导的决策理解执行也不得力。第一种为“优秀参谋”,第二种为“良好参谋”,第三种则属于“一般参谋”;第四种则是“不合格参谋”。 我们应当向“优秀参谋”的标准努力。世界上没有天生的谋略家,只要注重培养和锻炼,达到“优秀参谋”的要求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情。在这里,就怎样做到“能参善谋,”发表点个人浅见,以期抛砖引玉。' l* p2 P& `. T f0 R0 u
做到能参善谋,要胸怀全局
毛泽东同志曾指出,“只有全局在胸,才能下出一盘好棋。”大凡能参善谋的人,总是宏观在握,全局在胸。他们看问题时,不局限于本单位、本部门,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俯瞰一切。他们处理问题时,总是善于系统地分析和全盘运筹,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本单位、本部门、本系统在国家建设大系统中的准确位置,从而能自觉地按照全局工作的要求,积极主动地为领导出好主意,出大主意,拿大方略。 + F# v( l, ^$ L 在我国历史上,能够站在全局高度,为领导出谋划策的成功者的范例不少:三国时的诸葛亮,虽然结庐隆中,但对天下形势了然于胸,分析深刻透彻,在著名的《隆中对》中,他向刘备提出了占据湖南、湖北、四川,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,联吴抗曹,进而统一全国的宏图大略。兵微将寡的刘备能够发展到与曹操、孙权抗衡,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,得益于诸葛亮出的这一大主意、高谋略。 2 [) B2 y+ D; k( D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个谋臣叫朱升,他依据当时的客观形势,向称雄一方的义军首领朱元璋提出了“高筑墙、广积粮、缓称王”的策略。当时,朱元璋刚攻下南京,立足未稳,力量还弱,地盘尚小,还不足以与其他各路起义兵马较量。朱元璋正是按照这“九个字”的战略方针,稳扎稳打,最终夺取了天下。 . x3 c1 ]% Z; g4 s 全局意识的增强,来源于对全局情况的了解和掌握。对全局知之越广越深,能参善谋才能质量越高。秘书工作者一定要立足本职,放眼全局,做胸怀全局的有心人。8 X% e$ m7 ^' j" c 一要把握时代背景。叶剑英元帅曾形象地要求参谋人员“你们要注意按地球的脉搏”,也就是对国内外风云变幻了如指掌,对时代大背景非常清楚。$ d6 ^" W! @5 T {
秘书工作者要走出这样—个误区:把自己看作是跑腿的,是干具体事的,领导叫干啥就干啥,大的方面不必多操心。这种理念是狭隘的、肤浅的。当年诸葛亮是个农民、朱升是个儒生,既无职位,又无职务,但他们对天下局势极为关注,了如指掌,正因为如此,才成为名留青史的谋略家。作为秘书工作者,我们要对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,对所在单位、地区的局部形势等都要有个总体了解和把握,这是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真知灼见的前提和基础。/ H: f. D- G3 ~* Q0 Y 二要熟悉大政方针。所谓“大政方针”,就是治党、治国、治军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、法规和法则。这些对各行各业、各个单位、各项工作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。只要以此为立足点,就站到了观察分析问题的最高处。从一定意义上讲,能参善谋的过程,就是结合单位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这些大政方针的过程。因此,秘书工作者对大政方针要认真学习,做到十分熟悉,对那些根本性、法规性的条文要熟记、深悟,这样才能保持“参谋”的正确方向。 ' f4 ?! p2 k9 b9 Q! m6 k三要吃透领导意图。准确领会和理解领导意图,是秘书工作者非常重要的一种素质。有一位老领导曾坦言,平时工作中,机关草拟的某些文件,提出的某些意见建议,一遍又一遍地被打回来,其中多数不是文字问题,而是与领导意图不吻合,即使是文字问题,也是因为没有准确地表达领导意图。 8 M$ `# W4 G8 P$ K7 l. G领导意图,既反映了领导对某项工作的思想和要求,又体现了其独特的领导艺术、思维方法和处事原则,往往具有切中要害、揭示规律、触及本质的特点,只有把领导意图理解准、领会透,出谋划策才会靠谱、上道、顺劲。 4 p1 Z e+ {0 a6 `. k
7 U b9 E6 q9 T
秘书工作者在参谋的过程中,应认真权衡利弊得失、看看到底有多少成功的把握,有多大失败的风险。有的决策建议,要进行精确计算,其中重大的决策建议,还要交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系统论证,以对其效益和风险做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估。有的决策建议,要按规定程序履行论证手续,如进行立项论证、总体技术方案论证等,从中选定出最佳方案。要纵横比较,反复衡量,系统论证,力求形成利大于弊的最佳方案,按照“两利相权取其重,利弊相权取其利,两弊相衡取其轻”的原则,形成基本意见或处置建议,供领导抉择。作者:张传禄 . A( y. `7 A- ?7 C. O* H7 c4 f